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七里店的传说

七里店的传说

关键词:七里店,黎城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黎城县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
  • 感谢 sxlc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5050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村名的来历

        出黎城县城往北五里地,有个小村叫七里店。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,村里出了个名人叫冯奉世。冯奉世字子明,忠君爱国,文武兼备,足智多谋,临危不惧,不辱使命,多次出色地完成朝廷交给他的处交使命,捍卫了汉朝的威严,为国家立了大功。皇上封他为关内侯。冯奉世死后葬在现在的石羊坟。冯奉世有九个儿子,四个女儿。九个儿子都才华横溢,其中长子冯参还被封为宜乡侯,女儿冯媛(冯玉仙)被封为中山孝王,冯媛(冯玉仙)自然就成了中山娘娘,老皇上宴驾后,冯媛(冯玉仙)也就自然成为中山王太后。

        由于七里店出了这么一家皇亲国戚,乡人引以为荣耀,将村取名戚里。

        在戚里有冯氏祖坟,冯家祠堂,冯氏家人回来上坟祭祖就住在戚里,过往官员客商也好停下来瞻仰冯氏家庙,于是有人在戚里开设店铺,接待冯氏家人及过路官员。从长安来的人,临出长安,长辈们嘱咐“回去就住在戚里那个店吧”,久而久之戚里那个店,就成了七里店了。朝代更替,人们嫌写戚字太费劲,干脆把戚写成七,这就是七里店的由来,不过村中的老人们在孩子上学时,总忘不了嘱咐孩子,七里店应该写戚里店。

        冯奉世从高祖冯亭开始一直到民国的冯玉祥,二千年来香火不断,辈辈有人当官。冯氏家谱据说延续了五十二代。冯奉世的故事关于国家的,都详细记载在史书上。冯家的民间传说,一代一代流传至今。

槐树坟现白盖的来厉

        传说冯奉世的高祖叫冯亭。战国时在韩国为官,被韩王封为上党太守。秦国的粮道,孤城不守。冯亭将上党献给赵国,当时赵国内部意见极不统一,有人说赵国白白地得到了上党,怕是个灾祸,有人说不要白不要。两种意见互不妥协,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。上党是块风水宝地,也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,谁都想得到它。最后赵王挡不住这块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的诱惑,派兵接收了上党。赵国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了上党,秦国恼羞成怒,派白起为大将率兵包围了上党,摆开了阵势现赵国决战。

        赵国派了一个没有实验的赵括领兵抗敌,此人就是后来纸上谈兵成语的来历者。赵括当然不是身经百战、足智多谋的白起的对手。结果赵括被打败身亡,四十万赵兵也被白起活埋。这次历史上有名的长平之战,以赵国彻底失败而结束。作为上党太守的冯亭也死在战场上。奉国占领了上党。

        冯亭死后,冯亭的家人将尸体运到七里店,简单地掩埋了。为了不引起秦国的注意,在冯亭的坟墓四周栽了许多槐树枝,后来村人把这个地方叫做槐树坟。村里老人现在都还记得,槐树坟的槐树,有几搂粗,树干中间烂的窟窿能坐进三个人。

        冯亭战死后,冯家人恨透了白起,在临沙障沟的一块高地上绑了一个草人,写上白起的名字,天天练武,准备报仇。每天都要把“白起”刀劈枪刺几十回。草人得不断更换。冯家为省事干脆立了一根杆,写上“白起”两个字,这种练武的白起杆,后来叫成了白杆,再后来人们把这个地方叫在“白盖”了。

        如今槐树坟,白盖古迹犹存。

        冯亭以后,秦始皇统一中国,冯家又有人在朝当官,秦始皇时将军冯劫、左丞相冯去疾都是冯奉世的祖上。

        冯奉世有这样一个好家世,所以世代保持了读书、练武、报效国家的好家风。

排阵演兵,筑村建祠

        冯奉世字子明,出生在西汉武帝初年。长得身材修长,一表人才。年轻时读书练武,练得一身好武艺。遇到荒年拿出全家积蓄,赈济灾民,在乡里享有很高的威信。那时虽说是西汉的鼎盛时期,但东西两山还有响马进村,一家筛锣,百家帮忙,整个地方倒也平安。

        冯奉世家里富有,又胸怀大志,每到农闲季节,组织乡民排阵演兵。七里店村北有一大片平地,是冯奉世排阵的地方。他把乡民分成两股,东边的叫东阵,西边的叫西阵,两阵交兵演练。乡民每到集中时,筛锣叫喊“东阵、西阵练兵,各阵归各阵”。冯奉世当官以后,这儿不再练兵,但名子都留下来了。并把东阵、西阵合在一起叫东西阵,这个地名一直延续至今。

        汉武帝时,皇家选拔德才兼备的侍卫,冯奉世被推荐到皇宫,当了皇上侍卫。汉元帝时被提拔重用当了外交官,出使西域立了大功。汉书上记载得很清楚。西域回来后,皇上封他为关内侯。朝延拨下专款在其老家修祠筑村,七里店一下大变样了。冯家家祠堂选在村北的高地上,祠堂修好后,将冯家神主移在祠堂里并立碑记载,如今冯家祠堂的残碑仍然保存在七里店村民家中。

        冯家祠堂的后面,是冯奉世家的花园,里面栽了许多桃树,后来叫做桃园。桃园就是现在通往白水泥厂大路东侧的那块几十亩大的平地。

        创建七里店村花的是皇家的银子,村长一里,宽半里,一座长方形的村落被城墙四周围住。城墙高一丈五尺,顶宽五尺。南北通街,老槐树都活了一两千年,站在上街看不到下街,街中心盖有更房,有专人值夜打更。南北两座城门,二更关门,五更开门。这种规格的村落在当时是少见的。这个规模几乎保存到抗战以前。抗战时日军烧了南北城门。后来修公路连城垛也拆了,如今城墙的遗迹仍在,村民叫它老墙,残留的老墙仍然耸立着,向后人诉说着它昔日的繁荣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冯玉仙打狼入宫

        冯奉世有个女儿叫冯玉仙。史书上把她叫做冯媛。玉仙是冯奉世当官前在家里生的长女。玉仙小时候不但聪明贤惠,又有男子汉的勇敢机智。

        一天玉仙伙同村里的几个小孩出去玩,不巧碰到一只狼,小伙伴们吓得哇哇直哭,有的返身往回跑。玉仙没有哭也没有跑,从地上拣起一根棍子向那只狼打去,那只狼还真的被赶跑了。

        村里人知道这件事后,都说玉仙命大、胆大、福大、是个贵人。后来村里来了个算卦先生,给冯玉仙算了一卦。说玉仙贵不可言,能当娘娘,算卦先生的这句话还准,玉仙后来果然当了娘娘。

        汉元帝选妃子,听说冯奉世有个才貌双全的女儿,就选入宫里。和玉仙一起入宫的还有一个姓付的女子,两个人先当宫女,后当妃子,一前一后为元帝生下两个皇子。有一次元帝带着嫔妃去林苑观熊。谁料一只熊野性大发破栏而出,众嫔妃皆跑散,唯有冯玉仙挺身迎上去,用身体护住汉元帝,皇上才没被熊伤着。事后汉元帝问她,众人都跑了,你为什么不跑,玉仙说:小时候我遇到一只狼,我拿起棍子把它打跑了,野兽这东西,你硬它就软,我有个经历,所以不怕它。汉元帝听后大加赞赏,但这件事却被忌妒心很强的付妃子记恨在心里。

        没过几年付妃子生下的皇子封为中山靖王,玉仙生下的皇子封为中山孝王,以后玉仙就叫成中山娘娘了。

七里店为什么没有姓冯的

        按说七里店是冯奉世的老家,应该子孙不绝,可于今七里店偏偏一个姓冯的也没有。要说清这件事还得从冯玉仙谈起。

        玉仙被封为中山娘娘不久,元帝去世,付娘娘的儿子当了皇帝,付娘娘成了皇太后,大权在握。而冯娘娘只是中山王太后,地位一下子拉开了。心胸狭窄的付太后没有忘记冯太后只身挡熊那件使她难堪的往事,总想加害于冯太后。

        这时冯奉世已死,冯太后有四个兄弟都在朝为官。弟兄几个个个才华横溢,政声都很好。威望也很高。

        有一次冯太后的孙子中山孝王得了病,付太后派太医去中山国给中山孝王看病。这个老太医有羊羔疯病,耽误了日期。按照汉朝法律,这个太医应该是个死刑。太医害怕了。诬告冯太后在中山国用小木人咒付太后死。这个罪名在当时是该灭九族的。搜查时恰恰搜出一个小木人,那本是冯太后为祈祷孙子的病刻下的。付太后不管三七二十一,抓住这件事大做文章,囚禁了冯太后,威逼她承认这个罪名。冯太后感到有理说不清,服毒自尽了。冯太后死后,付太后削了她的封号,把尸体解回老家,她的四个弟弟也相继被害。成为西汉史上一大冤案。

        冯太后死后,消息从京城传到七里店,冯氏家族纷纷乱逃。有的远走高飞逃往他乡,有的逃在近处的村子。等圣旨到了七里店后,七里店已经没有一家姓冯的了。冯家的人缘好,乡民谁也不去告发。所以直到今日,七里店没有一家姓冯的。而在仵桥、赵家山、东关村的冯姓,都是冯奉世的后代。

        从汉代以后冯家逃跑在外的又开始做官,家谱一直续了五十几代,到了民国初年,出了个军阀叫冯玉祥,据说也是冯奉世的后人。

王莽平反   王攀桂立碑

       老人们说,七里店与石羊坟是一家。七里店给冯将军看家,石羊坟给冯将军守墓。石羊坟与七里店之间的大路是为了冯家上坟往来方便,由朝廷出资修建的,所以叫官道。

        冯奉世立功西域,维护了汉朝的国威,朝廷封冯奉世为关内侯。冯奉世去世后,葬埋故里,墓建在现在的石羊坟。坟堆得象一座高山,占地几百亩。四周有花墙,墓道有很多石雕的石羊,象征墓主人的善良和温顺,后人把冯将军的坟叫做石羊坟。给冯将军守坟的人慢慢形成一个村落,指坟为村名叫石羊坟村。村中多姓杨,杨与羊同音。解放以前村中无杂姓,二千多年来石羊坟村人口一直未超过一百,七里店上不了二百口人,那是因为开店看家,看坟守墓,人就不会多了。

        冯奉世死后,祠堂改成了专门祭祀冯将军的庙。大殿内塑有冯将军的站像。历朝历代都要翻盖重塑。但不管到了那一代的塑像,将军肚总要迸裂,村人用铁箍箍住。传说是因为冯家的冤气太大了。冯太后的惨死,全家灭门,冯奉世气破了肚。无独有偶,廿世纪九十年代初,长治文博馆,塑上党名人,第一名人就是冯奉世。冯奉世的塑像也破了肚。你说怪不怪。

        冯太后死后,由于付太后主政,不能葬在封国,遗体被运回老家,在冯将军墓的东侧掩埋了,地点大约在石羊坟与大停河之间,后人叫中山娘娘坟。

        冯奉世的长子冯参被屈杀后,遗体也运回来埋在石羊坟村北,叫冯参墓。

        这两座墓规模都不大,被人毁了。

        西汉末年付太后死后,王太后执政。王太后的侄儿大司马王莽觉得冯家太冤,就给王太后上表请求平反昭雪,王太后准奏,这才恢复了冯家封号,寻找冯家后人出来当官,在冯家这个问题上,王莽是为了为件好事。

        民国初年,黎城来了知县叫王攀桂,此人是临汾人,据说受冯玉祥之托来寻冯家祖庙,王攀桂在村外立了一通碑,碑的全文是“汉关内侯冯奉世将军故里”,落款是“知黎城县事王攀桂勒石”。文化大革命中这通碑被一高姓小子砸碎,不知去向。

        抗战前鲍刚马队来黎城,有一个当官的骑马从村中经过,见路边立这通碑,下马询问冯将军庙的地址。这位长官在村人指引下进庙烧香叩头,庙前庙后详细地看了一遍,临走时放下200元现洋,叫村人好好保护这座庙,村人猜想,此人可能是冯家后代,也可能是受冯家之托。

        冯将军庙抗战时被日军烧毁。九十年代村人集资6万多元重新盖起九间大殿。将冯将军牌位供在庙内,供乡人祭祀,冯将军的故事也一代一代地传下来了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2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宏福大厦1007室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