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历史 > 西伯戡黎

西伯戡黎

关键词:西伯戡黎,黎城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黎城县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
  • 感谢 sxlc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8330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殷朝末年,在今天的陕西兴起一个强大的诸侯国——西周。西周的创始人叫姬昌,殷的国君纣王封他为西伯侯,史称西伯侯姬昌。周武王立国后追谥西伯为文王,所以姬昌也称周文王。殷的祖先是夏,夏封殷于商,所以殷也叫做商。商王朝从商汤开国到最后一代国君纣王,历时600余载,共23代。纣王号帝辛,习惯上称为殷纣王。古汉语把损善残义称为“纣”,因此纣王是世人对帝辛的蔑称。殷纣王因贪酒好色,专宠美妃妲己,恣纵无度,导致朝政日乱,天下800诸侯,有一多半宣告独立,不听从号令。西伯侯姬昌虽为殷一诸侯,但胸怀富民强国之志,并广招天下英才,大力发展生产,练兵习武以求一展抱负。经过多年积聚,西伯姬昌终于在公元前890年前后发动了讨伐纣王腹心之国黎国的战争,史称西伯戡黎。西伯戡黎之战规模并不算大,但意义却十分深远。正是这一战拉开了兴周灭殷的序幕,最终推翻了殷商大权,将历史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。纣王无道,听信谗言囚禁了西伯侯,当时,他80岁左右,在位约30多年,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执政经验,使他深知在残忍的纣王面前只能是逆来顺受,不能有半点怨言。一着不慎,满盘皆输。为了救出囚在里的西伯侯,西周大臣姜尚、闳夭、散宜生等商量,必投纣王所好,把美女宝物献上,方可换取西伯侯的自由。西伯侯秘密从牢里又传出话来,让自己的长子伯邑考到朝歌去充作人质。这么一来,终于取得纣王的绝对信任,以至于把伯邑考安放在身边,让他给自己驾车。姜尚与闳夭、散宜生等人求得有莘氏的美女,骊戎的文马,有熊氏的九驷,及无数奇珍异宝后送到朝歌后,先打通了纣王的宠臣费仲的关节,待将美女名马等一一献上后,纣王大喜,说:“难得西伯侯一片忠心”。看罢有莘氏美女,更是心花怒放,说:“此一物足以释西伯,况其多乎”。就这么礼到事成,纣王立即下令赦免了西伯侯,既往不咎,而且赐给西伯侯弓矢斧,允许西伯侯自行征伐不听号令的其他诸侯。纣王的这一特许,为日后的西伯戡黎提供绝佳的口实。西伯找到了伐黎的借口。

黎城位于太行山南端,公元2000年发掘的靳家街古人类遗址告诉我们,大约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,黎城已经有人类居住。隋开皇5年,黎城宝泰寺碑有记载,黎城柏峪村曾是炎帝“获嘉禾之地”。又据同一地的唐碑所载,柏峪村原名百谷村,古时谷、峪同音,正好与炎帝获嘉禾于百谷的传说相合。百谷一直延续到清初才俗写作柏峪。

    炎帝初国曰伊继国曰耆。故炎帝又称伊耆氏。炎帝时,南方的九黎族兴起,举兵北侵,在涿鹿与炎帝大战。炎帝初败,后联合黄帝族战败九黎族,杀死首领蚩尤,然后入黎立国。由于国中九黎族人成众,故称黎国,也随炎帝姓氏而称伊耆国。商朝时,黎国是商统治下的一个属国。由于黎国距离商殷的都城朝歌很近,被称为王都近畿。黎国据守着太行山南端的壶口关(今黎城东阳关上),地理位置十分重要,所以纣王对黎国格外重视,对黎国国君赏赐也多。史书称黎国为商的门户,或掖下之国。

    在黎城,提起白岩山没人不知。但如说张讳岩山,就没有几个人知道了。其实张讳岩山就是白岩山。张讳岩山是白岩山的古称。商周之际,张讳岩是个很神奇的地方。张讳岩是一个深约5米,长约10余米的岩洞,周围山体具是青石,唯岩洞里的石壁显红色。每当华夏兵戈将起,岩洞里的石头则泛红,如果诸侯国更迭,则夜发毫光。久之,张讳岩便成为华夏战争的晴雨表。西伯侯姬昌在位的第46年,张讳岩突然夜放毫光,一连几夜。这一惊人的毫光被黎国的国君报告给整日沉湎在笙歌中的纣王。一直认为天下太平的纣王不免大吃一惊,遂决定亲自来黎国走走。只见张讳岩的石头全都变成了血红色,不由得大吃一惊,呆立半晌,心有所惧,当下旨将张讳岩的红色石头全部用白灰抹住。《水经注》说:“恒以石粉汗之,令白。”恒,是永恒。自纣王以后,历朝历代来黎城任职的官员,一上任都要以白灰抹上一层,此种做法一直延续到两晋才告结束。两晋以后,张讳岩渐渐被白岩山代替。在民间,称张讳岩为赤口红岩,主兵灾。唐代以后,建寺镇之。从此白岩寺代替了白岩山,一直延续至今。纣王从张讳岩出来,又去拜谒了三皇垴的炎帝庙。然后沿着逶迤的山梁走上一座高山。站在山顶眺望,黎国盆地,湖泊星罗棋布,平静如镜,四山郁郁葱葱,群峰环翠,一片锦绣。纣王不由得赞不绝口。看了一阵,突然对黎侯说:“寡人将壶口交给你了。壶口是寡人的命,你知道吗?”黎侯连忙答道:“臣知道,壶口是大王的命,也是臣的命。固守壶口,是臣的职责。”君臣正在议论,突然斥侯飞马来报:“西伯侯率虎贲、甲士数万,已经屯兵上党,其兵锋所向,直指黎国。”纣王听后,大骂:“姬昌老儿,不念寡人不杀之恩,反而兴兵作乱,忘恩负义!”费仲奏说:“张讳岩色变,是上天警示,既然已经应验,何不立即返朝,派兵抵御!”纣王怒气不息,对伯邑考说:“你父把你放在寡人的身边充当人质,尔父反,尔也休想活命。来人,将伯邑考拿下烹了。”伯邑考惨死后,纣王仍不解恨,又下令将伯邑考的肉汤送到西伯侯帐前,假说是“大王的赏赐”,令西伯侯当场喝了下去,然后仓皇返回了朝歌。西伯侯知道是儿子的肉汤后以致昏死,经急救清醒后,翻肠倒肚,吐出大口鲜血。鲜血落在一片草丛中,草丛中竟跳出一只白兔奔跑而去。西伯侯食子之汤,更加坚定了戡黎的决心。他将姬发留在白兔岭守候,立即和姜尚率虎贲、甲士杀向浊漳河岸边。黎国与西周相隔千里,风马牛不相及,西伯却找到了戡黎的借口。讨伐黎国只为控制太行西周讨伐殷商的最佳路线应该是从陕西出发,经函谷关,渡黄河,一路平坦。但是作为兵家鼻祖的姜尚,却是出潼关,渡黄河,直趋太行,占领上党,然后一鼓作气攻下黎国。西伯侯开先有一些不解。黎国位于朝歌西侧的背后,姜尚为什么不从正面攻击,而要绕个大弯子去走太行山的羊肠坂?何况西岐距黎国千里之遥,几万人马,粮草辎重,一旦有失,哪堪设想。姜尚说:“戡黎不是灭纣。灭纣,自然要走正面大路,戡黎,是攻占纣王的大后方,等于是在纣王的后背刺进去一把透心的尖刀。”西伯侯说:“如果纣王发兵来救,再切断我军退路,如之奈何?”姜尚说:“按目前纣王的内外情况,我们戡黎,他肯定不敢救,也不会救,大王可放心。这次出兵的目的有二,戡黎之外还要控制太行。”西伯侯说:“难道太行对于灭纣还有什么关系吗?”姜尚说:“太行对于争夺天下来说,实在是再重要不过了。炎帝是在哪儿发迹的?黄帝又是在哪儿发迹的?女娲是在哪儿造人的?都是在太行。上至炎黄二帝,历经尧舜,以至成汤建国立业都离不开太行。而黎国正是太行的咽喉所在,不首先控制太行的咽喉,何图大业!所以这次出兵,只能够秘密行动。我现在考虑的是以什么样的名义发兵,总不能师出无名吧?”西伯侯沉思说:“纣王无道,但黎国国君有德。按说我们本应把黎国拉进反纣同盟军中,奈纣王对黎国过于重视,黎国对朝歌位置也过于重要,也就只能够这么做了。”姜尚说:“如果能找到别的理由就好了。”西伯侯说:“有道灭无道,历来如此。难道说纣王对黎太好,黎对朝歌太近,也能成为理由吗?何况西周与黎国风马牛不相及啊!”姜尚一听高兴地说:“陛下说得太对了。纣与黎关系太好,黎国就会助纣为虐,这是第一条罪状。第二就是距离太近,距离太近也能构成罪状。风,即使马牛也要让它们硬性相及。陛下,还有一个借口,就是纣王曾经亲口允诺,西伯可以任意讨伐不听号令的诸侯。这句话正好派上了用场。”西伯侯大喜。“助纣为虐”就由此产生。西伯侯找到了戡黎的借口,就在国内秘密调兵。散宜生、闳夭为前部先锋,姬发殿后负责押送粮草,他和姜尚居中,择日秘密从西歧出发,出潼关、渡黄河,上太行。此刻,正是纣王巡视黎国之际。

    漳河畔的恶战。黎国国君急忙向纣王求救,但盼望的救兵因纣王昏聩始终未到,便仰天长叹说:“与强国诸侯作战,凭黎国的这点力量,等于以卵击石,驱羊群入虎口。明知不可为而强为之,为的是报答纣王的知遇之恩。今番战后,寡人为国尽忠,黎国将不复存在也。”黎国国君看着站在左右的两个儿子,想了一阵说:“汝二人逃命去吧,也好为伊耆氏留点血脉。”长子年方二十,不肯离父一步,无奈之下,次子哭拜连夜逃往朝歌。第二天,东方刚刚闪亮,西周进军的鼓声就连续不断地响起。从鼓声上判断,声闻十里,渡河之众当在数万人以上。黎国国君急忙列阵抵御。西周的虎贲军,在红色熊旗的引领下,嗷嗷大叫,发疯似地呐喊着,手执长戟大刀,乘着木筏飘向北岸。西伯戡黎正好是秋水上涨的七月,漳河水宽二里,波涛汹涌。西周军乘坐的木筏多有被洪水冲得顺流而下,虎贲军士不少葬身洪涛。但是西周虎贲军骁勇异常,不顾水急浪大,不计生死而划木筏猛冲至北岸。虎贲军刚跳上岸,就遇到黎国军队的顽强抵抗。一时,上岸的虎贲军被压到河边,姜尚在南岸仍手执令旗指挥渡河。虎贲军冲上岸被压回来,退到水边遏止不住,纷纷落入河中。中刀的,着箭的,哀号啼叫着被洪水卷走。第一波的进攻,西周军并没有占到多大便宜。接着西周军又发起第二波进攻,比第一波更具凶猛。南岸的西伯侯见西周军进攻受阻,亲自站到军中擂鼓进军,喊杀声盖过了漳河的涛声。黎军的白色虎头战旗与西周军的红色熊头战旗,颜色分明,开始是红进白退,接着白进红退,激烈争斗而不分胜负。漳河北岸的黎国军队,凭着顽强的毅力,竭尽全力阻止西周军登岸。国君频频传令:懈怠者斩。战至中午,西周军进攻的势头稍缓,黎国国君出而视察阵地,见河岸、水边躺满了死伤的士卒。国君自己不顾疲劳,又急下令将负伤的兵士抬回去包扎。正午刚过,西周军又一次发起了强大攻势。黎国国君亲自在高山上擂鼓进军,士气大振。但是终究挡不住西周军潮水般的人流,黎军渐渐后退,白色战旗亦渐次散乱。战斗至太阳西斜,西周的虎贲、甲士几乎全部渡河,黎军已经失去有组织的抵抗,白色战旗星星点点,为红色战旗所包围,终至一点点消失。站在擂鼓台上的黎国国君眼看大势已去,喟然长叹说:“漳河本是一道天然防线,漳河一失,一马平川,西周军不出一个时辰就打到国都。”黎国国君无限留恋地看着即将下山的残阳,跪地朝东拜了几拜,然后带着长子,率领着身边的几十个亲兵杀向岸边。西伯侯和姜尚率领最后一批甲士渡河后,见一黎将正在岸边厮杀,就站在高处观看。姜尚下令:问清被包围的黎军将领本是何人?不一会儿军士来报说:“是黎国国君。”西伯侯赞叹不已,下令不准伤害他的性命,而令其投降。但黎君仍然奋战至死。在城中的王后也随即自尽。西伯侯怜赏黎国国君和王后的忠义,按照王后的遗愿,将她葬在壶口关下。从此,壶口关又名王后岭。黎城古县志载黎侯姬墓,即指此墓。

至此,黎亡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2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宏福大厦1007室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